(中央社記者劉正慶台北特稿)中國國台辦新聞局長楊毅帶領的海協會新聞交流團,再次炒熱兩岸媒體何時相互常駐的話題,但經過1天的溝通與交流,似乎仍停留在「只聞樓梯響、不見人下來」階段。
成員包括中共中宣部新聞局長胡孝漢、國務院新聞辦第6局副局長葛廣智、新聞出版總署港澳台辦公室主任謝愛偉,及大陸中央級媒體的「海峽兩岸關係協會(海協會)新聞交流團」,一行16人今天陸續拜會了中國新聞學會、中央社等機構,並在海峽交流基金會(海基會)與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文教處長陳會英舉行「兩岸資訊交流座談會」,今晚也與陸委會副主委趙建民餐敘。
在中央社座談時,楊毅表示,兩岸新聞交流是一項不斷發展的過程,兩岸媒體互設常駐機構應秉持「先易後難、循序漸進」的步調,一步一步向前走。
楊毅說,大陸方面認為在以往取得的基礎上,兩岸新聞交流應繼續再往前邁進,這不僅是兩岸媒體的共同願望,也是兩岸關係新形勢發展下的客觀需求。
雖然中央社董事長黃肇松在會中表示,兩岸媒體常駐是值得做的事情,與會的中國記協台港澳工作部主任李安也指出,如果兩岸媒體常駐的時間再長一點,台灣記者將有機會到大陸各地走一走,增進兩岸之間更多的認識,但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在接見海協會新聞交流團時,更不忘指出兩岸新聞交流應擴大範圍並提高層次。
所謂的「提高層次」,按照高孔廉的說法,就是在內容上涵蓋電視頻道相互落地、報刊相互發行、電台互不干擾等,這些都是雙方可以再進一步討論的方向。
而強調「海協會新聞交流團」屬於民間交流性質的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主委趙建民,晚宴接待楊毅等人之前向媒體表示,台灣考慮的是比較全面性的東西,例如大陸能否更開放台灣網站的訊息、台灣記者在國際採訪時會否受到不同待遇等。
至於主管兩岸新聞交流秩序的行政院新聞局,先是說兩岸媒體互設辦事機構沒有時間表,與楊毅等人座談後,則是表示這項議題涉及相關法令的修正,仍需要研擬完整的配套措施。
兩岸執政黨在7月的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提出「儘快實現兩岸新聞媒體互設常駐機構」的建議後,楊毅此行當然負有落實這項建議的任務,7天行程下來,試圖透過與台灣主要媒體的交流與聽取意見,以適應兩岸大發展形勢的要求。
只不過,在民間一頭熱、官方仍有多方考量的情況下,兩岸媒體何時才能互設辦事處?如同楊毅所說,只能在「先易後難、循序漸進」的原則下推動,而趙建民則是認為,未來這一議題是否納入兩岸兩會(海基會與海協會)第5次的協商?是會有機會,但卻非一定。
對照楊毅和趙建民的看法,兩岸媒體「主觀期待」的互設辦事處,恐怕近期仍需等待下去,縱然媒體很「焦急」,但官方「交集」委實有限。980728
youtube